據彭博社報道,中美貿易戰(zhàn)加大了美國減少對中國商品依賴的呼聲,尤其是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一再呼吁廠商將供應鏈轉移回美國,或者是轉移到亞洲其他國家。
盡管如此,但是近日對亞太地區(qū)進行過深入研究的分析師表示,迄今為止,對供應鏈進行重組或進行與之相關的努力都不過是一種幻想。
圖源:路透社
雖然美國在努力投資,吸引像臺積電這樣的廠商到美國設廠,以為這樣就能夠達到目的,但是美國政府忽視了這樣一件事情,許多企業(yè)在艱難求生的同時,重組供應鏈系統(tǒng)并非易事。
即便在疫情發(fā)生之前,就有跡象表明,隨著中國大陸廠商的運營和人力成本增加,已經有很多低價值制造業(yè)流向東南亞地區(qū),但是這是經濟規(guī)律導致的,中美貿易戰(zhàn)和疫情只是加速了這一過程。
亞洲貿易中心的Deborah Elms表示:“事實勝于雄辯,企業(yè)是基于非常合理的方式在構建供應鏈。想要轉移供應鏈必須能夠增加企業(yè)的競爭力。但是現(xiàn)在的情況是,疫情之下,企業(yè)的現(xiàn)金流在減少,供應鏈的轉移變得更加困難,全球整體的商業(yè)環(huán)境都在改變。”
其實在疫情之下,全球的貿易網絡并沒有出現(xiàn)太大的問題,但是各國的政治人物都在基于高度自給自足,經濟安全等狹隘的思想呼吁供應鏈進行調整,這樣的國家除了美國之外,還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韓國,日本以及印度等。
此外,美國政府官員還表示,美國的經濟安全戰(zhàn)略還包括擴大和多樣化供應鏈,但是這一想法缺乏現(xiàn)實基礎。
“自從貿易戰(zhàn)開始以來,許多公司都開始采取‘中國加一’制造中心戰(zhàn)略,使得越南成為明顯的受益者。”Fitch Solutions亞洲國家風險研究負責人Anwita Basu表示,但是“將生產遷移出中國的步伐將會很緩慢,因為中國制造業(yè)的體量太大,以至于多個國家集合在一起都很難吸收一部分”。
其實,從去年開始,美國,日本,韓國都相繼出臺了一些政策來吸引企業(yè)將生產轉移回本國,但是從目前的數據來看,這些措施很難奏效。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曾經表示,由于生產線需要大量的工人,因此很難將整個產線轉移到美國。
Gavekal的分析師Dan Wang在4月的報告中指出:“基于龐大的熟練勞工數量,深厚的供應商網絡,以及政府對制造商的可靠支持、值得信賴的基礎設施,中國作為制造基地的地位,其他國家仍難以比擬。”
更何況,即使企業(yè)能夠在中國之外找到替代品,但在中國生產依然存在巨大的意義:中國擁有龐大且不斷增長的市場。
- WinWin高端訪談:土耳其電信為5G時代做好準備 以最高效方式打造數字未來
- 2萬億美元!GSMA何以高度看好中國移動產業(yè)價值
- 高通徐晧:AI與6G加速融合 解鎖更多應用場景
- 中信科移動、中國移動、北京大學聯(lián)合發(fā)布“6G全息超表面寬帶移動通信系統(tǒng)樣機”
- 中國電信李安民:智能安全內生構建6G彈性網絡
- 中國信科陳山枝:星地融合助力數字低空發(fā)展
- 中國移動攜手合作伙伴發(fā)布6G通感算智融合系統(tǒng)概念樣機
- 尤肖虎院士談6G演進路徑:突破西方傳統(tǒng)理論局限,“邊技術升級邊試錯”
- 中國科學院院士尹浩:空天地一體化與數字低空融合須多方深度協(xié)同
- 華鯤振宇趙彥鈞:由云向智,引領國產化算力第一格局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