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VRAR星球 多弗朗明哥
本周備受期待的蘋果MR頭顯正式登場了,蘋果官方稱其為Vision Pro,不出所料它酷似滑雪時帶的護目鏡,售價為3499美元,讓一般消費者直呼買不起,對于業(yè)內人士來說,蘋果的下場,意味著XR距離爆發(fā)越來越近,是一件大好事,本期的銳評,我們就來談一談蘋果MR登場的意義。
圖源:網絡
01、七年磨一劍的妥協產物
蘋果做MR最早源于2015年,距今長達七年多,按照蘋果公司CEO庫克最初的想法,他要打造一款外觀類似普通眼鏡、可以日常佩戴且能夠替代iPhone的增強現實(AR)眼鏡。庫克表示AR技術對人類生活具有深遠的影響,而未來人們將難以想象沒有AR的生活。他相信AR是和智能手機一樣重要的發(fā)明,并且最終“會像一日三餐一樣普遍”。
圖源:網絡
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由于技術上的種種挑戰(zhàn),蘋果只能妥協,研發(fā)人員決定先從融合VR/AR功能的頭戴式設備開始試水,再慢慢迭代到庫克設想的外觀輕便時尚的AR眼鏡。于是庫克理想中的AR眼鏡,到了現實中就成了MR頭顯。
外觀方面,Vision Pro有一個玻璃前面板和一個鋁制框架,包含傳感器、攝像頭、顯示器等。頭顯的面罩和表帶采用布襯和模塊化設計,蘋果表示它們可以彎曲以適應各種臉型和頭型。帶螺紋的頭帶可以更換不同尺寸和款式,蘋果跟蔡司合作,生產的鏡片可以磁性地吸附在鏡頭上,便于近視人士使用頭顯。
圖源:網絡
顯示方面,Vision Pro使用的是Micro OLED,兩塊面板一共2300萬像素。目前主流的XR設備的屏幕采用的是Fast LCD技術,例如PICO 4系列、Quest 2等。Vision Pro采用的Micro OLED盡管在顯示方面優(yōu)于Fast LCD,但是成本也極高,目前約在300美元左右,是LCD的8-15倍。
圖源:網絡
配置方面,Vision Pro配備了M2+全新R1兩款芯片,其中前者提供性能,而后者則主要處理各個傳感器、攝像頭等信息。Vision Pro配備了12個攝像頭、5個傳感器和6個麥克風,這也是帶來虛實體驗的關鍵所在。值得一提的是,Vision Pro還配備了Optic ID功能,通過收集人眼的虹膜來實現設備的安全解鎖。
圖源:網絡
交互方面,Vision Pro并不像其它VR\AR設備,借助于手柄或者手機來進行操作,而是直接可以使用眼睛、雙手和語音來操作,眼睛看向哪里就指向哪里,雙手通過手勢就可以控制顯示畫面的放大與縮小,語音可以直接打開APP或者輸入文字,符合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使用電子產品的習慣。
圖源:網絡
Vision Pro還有一個很酷的地方:搭載“Eyesight”功能,在Vision Pro外部配備一塊OLED屏幕,以保證使用者在佩戴后,頭顯可以實時映射出使用者的眼部,以呈現“透視感”。比如有人靠近你時它就會變成透明,方便別人看到你的眼睛與你進行交流,而一旦你正處于沉浸式體驗之中,它就會變回完全不透明狀態(tài)。
圖源:網絡
續(xù)航方面,與市面上其他頭顯產品不同的是,Vision Pro采用了分離設計,用外接“充電寶”形式供電減輕頭部重量,主機本身不含電池,可以實現一次兩小時的使用。
內容方面,Vision Pro和迪士尼合作,用戶可以在Vision Pro觀看Disney + 內容。同時,蘋果也和Unity合作,常用的Unity App和游戲都可以獲得完整的權限使用VisionOS,包括透視、高分辨率渲染和原生手勢,并且Unity的App可以和原生App同步渲染。Vision Pro也會有自己的應用商店,除了VisionOS的應用外,也包括適配iPhone和iPad的應用。
Vision Pro的發(fā)售時間定在明年初,而且只在美國的蘋果網站和零售店發(fā)售,全球發(fā)售預計到明年更晚。
總的來說,Vision Pro堆料很足,是目前配置最頂尖的XR設備,3499美元的售價,也算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02、引領行業(yè)發(fā)展的試水之作
由于售價高達3499美元,約合人民幣2.5萬元,讓一些消費者對Vision Pro望而止步,不過這些都是在蘋果的意料之中的,它主要面向開發(fā)者和高端用戶。蘋果就沒指望Vision Pro能夠大賣,蘋果原先對Vision Pro的首年銷量預期是100萬臺,后來下調到50萬,第三方機構更是看衰,集邦咨詢 TrendForce 在最新報告中指出Vision Pro在首年的出貨量可能不會超過10萬臺。
圖源:網絡
Vision Pro的出貨量雖然不高,但是卻能引領行業(yè)的發(fā)展,具體能夠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促進行業(yè)快速發(fā)展。蘋果作為科技行業(yè)的帶頭大哥,天生就有領袖的作用,以TWS耳機為例。德國品牌Bragi 在2014年推出了首款TWS耳機Dash,憑借前所未有的分體式耳機設計賺足了眼球。只不過當時TWS耳機太過小眾,知道的消費者也不多。
圖源:網絡
直到2016年,蘋果推出了第一代TWS耳機Air Pods,迅速引爆TWS耳機熱潮,國內外廠商紛紛跟進推出自己的TWS耳機產品,再加上3.5mm耳機孔逐漸從智能手機上消失的緣故,無線耳機的需求開始猛增。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統(tǒng)計數據,2016年全球TWS耳機出貨量僅為918萬副,2018年則達到4600萬副,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24%。
蘋果推出Vision Pro進入XR行業(yè),將極大的促進該行業(yè)的迅速發(fā)展,估計過不了多久,我們就能看到各大熟悉的廠商涌入到該行業(yè)。
二、教育消費者接受新事物。彭博社馬克?古爾曼在Power On時事通訊中表示,蘋果的首款MR頭顯雖然銷量不會很亮眼,但憑借著生態(tài)的優(yōu)勢,會吸引消費者產生對AR / VR的興趣,最終蘋果會像 iPhone 一樣,掌控高端AR / VR頭顯市場。古爾曼還指出那些無法承擔蘋果MR頭顯費用的消費者,轉而購買Meta等公司的更親民產品,會提高Meta的市場份額。
圖源:網絡
要說最能體現蘋果對消費者的教育作用的案例,當然是劉海屏。在蘋果推出劉海屏的iPhone X之前,智能手機的正面要么采用傳統(tǒng)“大額頭,大下巴”的設計,要么采用小米MIX的左右兩側邊框和額頭實現三邊等寬,前置鏡頭被放到了右下角邊框的全面屏設計。
圖源:網絡
對于不走尋常路的蘋果而言,它頂著被同行嘲諷、網友吐槽的負面輿論環(huán)境,毅然決然的推出了采用劉海屏設計的iPhone X。自打那以后,幾乎所有的廠商都跟著蘋果有樣學樣的推出了劉海屏設計的手機產品。消費者也從“如果蘋果這代iPhone真用劉海屏,打死也不會買”到“無旗艦不劉海,用了劉海的iPhone,你就是街上最靚的仔”,搶著購買劉海屏的iPhone。
三、推動新技術的成熟。咱們前面提到過,Vision Pro采用的Micro OLED技術的成本很高。盡管如此,由于蘋果的魅力太大,吸引了一大批廠商進入到該領域,從而將推動Micro OLED技術邁向成熟。
媒體報道稱,TheElec援引消息人士稱,LG Display正在為可能的蘋果第二代MR設備進行準備,目前LG顯示一已經從Sunic System訂購沉積設備,從而幫助該公司能夠生產Micro OLED面板。
圖源:網絡
另據韓媒引述顯示屏行業(yè)消息人士稱,蘋果MR設備的采用是三星顯示加快Micro OLED原型開發(fā)及技術研究的一個原因。據悉,蘋果將在明年將推出第二代MR頭顯,2025 年將推出第三代MR頭顯設備。
有了蘋果牽頭,Micro OLED技術在XR領域的應用將很快鋪展開來,成本自然也會一降再降。
綜合看來,Vision Pro的登場,蘋果的下場對于整個XR行業(yè)來說都是一個極大的利好。這也不難理解為何UC優(yōu)視創(chuàng)始人何小鵬在去年會對蘋果MR給出那么高的希冀:
“期待Apple的MR頭顯,只有AR/VR/MR的硬件做好了,才有可能迎來元宇宙的春天,在這個點上,一直覺得要等蘋果的發(fā)力?!?/p>
圖源:網絡
03、寫在最后
在Vision Pro發(fā)布之前,Meta CEO扎克伯格就批評蘋果“蘋果的VR平臺對消費者來說將更糟糕,因為它將是一個封閉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而Meta的系統(tǒng)是開放的。Meta正在與蘋果公司進行非常深刻的哲學競爭,以建立元宇宙的未來?!?/p>
圖源:網絡
2023年3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Epic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蒂姆·斯威尼(Tim Sweeney)談到了他對蘋果推出MR進軍元宇宙的看法。斯威尼認為,蘋果是阻礙Epic的元宇宙愿景的一個主要障礙。元宇宙應該是開放的,它不應成為另一個被圍墻封閉的花園。
誠然Vision Pro依舊是延續(xù)了蘋果的傳統(tǒng)——封閉生態(tài)。但是對于消費者來說,那都不是問題,Vision Pro的來襲讓他們選擇XR設備時,又多了一個選擇;對于XR行業(yè)來說,Vision Pro的亮相,為行業(yè)發(fā)展按下了加速鍵。
在海賊王羅杰處刑的當天,羅杰便對著全世界的人們說到“想要我的財寶?想要的話就去尋找吧!我把全世界的財寶都放在那里 ”,至此人們在海賊王羅杰財寶的引誘下便紛紛的前往偉大航路奪取寶藏,至此大海賊時代開啟。
圖源:網絡
同樣在Vision Pro發(fā)布的今天,蘋果以它強大的領導力,正式開啟了XR時代的來臨,而你我也將成為這個時代的見證者或者掘金者,那么你準備好了嗎?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