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襲”爭議背后,長安與吉利亦敵亦友?

文丨智能相對論

作者丨leo陳

“銀河,每個人仰望的星空”,“仰望銀河,那是一抹深藍”。

吉利汽車和長安汽車因為比亞迪“仰望”而開始隔空互動,不過熱度還沒消退,兩家巨頭車企又卷入一場“抄襲門”。

長安汽車發(fā)給吉利汽車一份律師函,稱吉利不久前發(fā)布的“銀河之光”原型車涉嫌抄襲長安概念車、量產(chǎn)車,嚴重侵犯長安汽車知識產(chǎn)權,要求吉利“立即停止侵權行為”。

吉利對此做出聲明回應,“原創(chuàng)設計,完全不存在抄襲和侵犯他人知識產(chǎn)權”。

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學良也轉發(fā)聲明并評價:“要良性競爭,不要內(nèi)卷內(nèi)訌;要轉型發(fā)展,不要同室亂戰(zhàn);要團結一致,不要分裂抹黑?!?/p>

說實話,對于發(fā)律師函這種事,大家在娛樂圈里都要見怪不怪了,已然知道不是誰先發(fā)律師函誰就占理。兩家各執(zhí)一詞,社交平臺上的網(wǎng)友更是想爭個結論出來。

《智能相對論》也試著從吉利這邊切入,試著剖析下到底有沒有抄襲。

銀河“撞臉”深藍,吉利涉嫌“抄襲”?

先斗膽下一個結論,如同吉利官方所說,這不屬于涉嫌抄襲。

想道清楚這件事,自然少不了拿兩家的車型直接對比,但這反而讓人犯了難。在長安發(fā)給吉利的律師函內(nèi)容中,沒有具體說明吉利的車型涉嫌抄襲長安的哪幾款,雷同的細節(jié)也沒有展開陳述。

網(wǎng)上流傳了銀河原型車和長安汽車的對比圖,不過筆者認為,紅色部分的相似更多是因為人為添加了一樣的輪廓,這遮掩了車具體的設計,存在著一定的錯誤引導。實際上,兩家的大燈內(nèi)部構造、下方車頭車尾的曲線細節(jié)等方面是截然不同的。

蔚來ET7、威馬M7、飛凡F7這幾款車也曾遇到這樣的討論,用肉眼粗看下來,它們在外觀上存有幾分相似。比如整體明顯偏向運動風格,隱藏式門把手、無邊框車門、大溜背造型,能夠很好地控制整車的風阻系數(shù)。

實際上,它們之間的“相似”同“抄襲”壓根沒什么關系。

車受制于功能性(風阻、空間、人體工程學等)原因,外觀設計自由發(fā)揮的空間變少了。尤其是智能電動車,有大電池又要保證續(xù)航不拉胯,設計上就會更在意功能性。

比如強化溜背造型,可以降低風阻增加續(xù)航,但因為電池占了上下空間,車頂又不宜過低;還比如激光雷達,安裝的選擇基本就固定兩種,車頂正中間或者車前兩側。在這里,功能已經(jīng)影響了設計。

同時,在滿足功能性后,只有被消費群體和市場驗證過的好設計才會被沿用下來,不被廣泛接受的自然會被逐漸淘汰。無論是最近的長安和吉利,還是剛剛提到的三臺車,它們能掀起爭議,本質還是市場審美升級的結果。各家車企都在推出更好的設計,消費者在用真金白銀為這樣的設計買單。

外觀設計是一款全新車型的第一標志,會影響到這款車的未來,每家車企都會拿大量真金白銀去投入。

比如長城汽車曾邀請著名設計大師,皮埃爾·勒克萊克主導WEY品牌的設計,在加盟長城以前,皮埃爾·勒克萊克先后供職于意大利Zagato造型工作室、福特汽車、寶馬集團。最著名的經(jīng)歷是曾任職寶馬高級外觀設計師,產(chǎn)出過寶馬X5、X6等車型作品。

事實證明,WEY的設計非常成功,VV7和VV5這兩款SUV的內(nèi)外造型,受到了廣泛的認可,比如豹型前臉、收緊的尾部窗線、LED大燈內(nèi)的豎形家族DNA元素等,都讓人們記住了這個品牌。

吉利“銀河之光”在設計上,同樣有著自家獨立的設計細節(jié)和設計元素。按照官方說法,這個系列未來都會采用銀河之光的設計語言,運用了包括"飛檐虎視、西湖水岸、書山疊嶂"等中國元素。吉利方面“銀河之光”是基于吉利SEA浩瀚架構正向設計開發(fā),在設計上延承了吉利獨特的“漣漪美學”。

在行業(yè)內(nèi)長期沉淀的車企,有基礎有積累有資金,不會憑空冒出來新的設計。關乎品牌形象和品牌個性,車企在創(chuàng)新設計之外,往往遵循的是家族式的傳承。

吉利官方談及品牌定位時,稱“吉利銀河”并不是一個獨立的品牌,而是吉利汽車品牌的新能源產(chǎn)品細分系列,將主打 15-30 萬元的中高端新能源產(chǎn)品。同時,吉利幾何將作為吉利汽車品牌的大眾化時尚純電系列,主打5-15萬元的大眾化純電產(chǎn)品。

在燃油車時代,大眾汽車早就給出了這樣的理念。整車所蘊藏的技術積淀,必須遵循藝術與技術的統(tǒng)一,把設計目的聚焦在“人”。不論是奔馳,還是寶馬,人們可以從每一代車型上感知到其內(nèi)部的技術革新,但是造車設計理念卻得到傳承,并在新的歷史進程中,尋覓合適的微變或所謂的“巨變”。

車企一直更注重的是技術革新,吉利從燃油到混動、純電驅動,從博越L到幾何E、銀河L7,包含了“傳承”的邏輯。

第二部分:競爭不可避免,但國內(nèi)車企更應該聚焦在給消費者帶來越來越好的產(chǎn)品,新能源車市場瞬息萬變,只有緊跟需求變化,順應趨勢,才能成就龍頭車企。

結束互掐,競爭更應該回歸到產(chǎn)品

長安這波操作背后,其實藏著正在面對的份額爭奪和轉型的焦慮。

在自主品牌中,長安汽車、比亞迪汽車、吉利汽車位列前三,去年長安自主品牌汽車以微弱的優(yōu)勢領先比亞迪,奪得自主品牌銷冠。但在新能源車方面,去年長安自主品牌新能源車的銷量為27.12萬輛,同比增長150.06%,比不過吉利和比亞迪。

如今長安汽車也陷入了“多生孩子好打架”的漩渦。旗下?lián)碛蠻NI、逸動、奔奔、深藍、歐尚、阿維塔等多個系列及子品牌。

在27.12萬輛車里,長安奔奔E-Star銷量為95779輛。換言之,長安的新能源車,還有35%的銷量來自這款微型車。長安在新能源中高端化上投入巨大,35%相比于2021年的70%成績已有明顯進步,不過離真正進入主流且高價值的車型價格區(qū)間,仍然任重道遠。

從更深的層面來看,長安推進轉型的魄力并不足夠,新能源相關技術也很少被大眾所認知。畢竟長安現(xiàn)階段燃油車的銷量遠超新能源車,到底要不要快速轉型,這里面對的擎制不言而喻。

相對地,吉利和比亞迪已經(jīng)跑在前面。拿比亞迪來說,停售燃油車后,新能源轉型成效有目共睹,車賣得好,王朝系列、海洋系列都形成自己獨特、個性的設計語言。另外,“仰望”實車演示原地掉頭等等,也在買車或者不買車的人里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

回到車企之間的競爭來說,競爭雖激烈,但偶爾也需要放平心態(tài)。在長安給吉利送去一份律師函前不久,國內(nèi)幾家車企明明就有一次美好和諧的營銷互動。

吉利在正式發(fā)布“銀河”系列產(chǎn)品前,先來了一波造勢?!般y河,每個人仰望的星空”這一口號,cue了比亞迪的新品牌仰望。隨后,比亞迪、長安回應,比亞迪針對吉利銀河迅速出了一張同樣風格的海報:“仰望,伸手摘星,敢越星河”。長安汽車則以“仰望銀河,那是一抹#深藍”緊跟熱度。

這樣的營銷互動在BBA豪華品牌間時有發(fā)生。

奔馳全球總裁迪特·蔡澈退休時,寶馬發(fā)布了一支視頻,一位酷似蔡澈的主人公在S級轎車的陪伴下離開奔馳總部,回家后卻開出一輛寶馬i8出門兜風,配上文案:奔馳一生,寶馬相伴。奔馳的回應也很機智,轉發(fā)寶馬這條動態(tài),并將文案稍作調整:寶馬相伴,奔馳一生。作為BBA的一員,奧迪也沒有閑著,自嘲“還是獨處更適合我”。

德系豪華品牌間的相愛相殺,告訴我們強者間的PK有時候不只是激烈的市場競爭,還有創(chuàng)意營銷上的你來我往,互相尊重,互相成就。

國內(nèi)汽車品牌明爭暗斗之下,也應該是相愛相殺、亦敵亦友的關系。國產(chǎn)品牌之間的博弈與合作,推動的正是行業(yè)在技術革新、用戶體驗等方面的長足進步。這也是消費者樂于看見的積極一面。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wǎng)絡

免責聲明:此文內(nèi)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wǎng)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極客網(wǎng)企業(yè)會員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nèi)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nèi)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chǎn)權或存在不實內(nèi)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nèi)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23-03-28
“抄襲”爭議背后,長安與吉利亦敵亦友?
文丨智能相對論 作者丨leo陳 “銀河,每個人仰望的星空”,“仰望銀河,那是一抹深藍”。 吉利汽車和長安汽車因為比亞迪“仰望”而開始...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