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金融科技行業(yè)的洗牌,進入到深水區(qū),我們看到的是,各色玩家都開始將徹底的去金融化,看成是一種「標配」。
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之下,我們看到了以螞蟻金服、京東數科、360數科為代表的金融科技玩家,開始將更多關注的焦點聚焦在了「科技」上。
無論是對于數字科技的探索,抑或是對于基礎科學的探究,甚至是對云端市場的加持,我們都可以非常明顯地感受到一場深刻而又徹底的去金融化,正在金融科技領域輪番上演。
一
當有關金融科技的監(jiān)管開始持續(xù)走向深度,通過徹底的去金融化,的的確確可以規(guī)避掉監(jiān)管的束縛,并且在金融業(yè)務之外,開辟「第二條曲線」。
然而,如果僅僅只是將所謂的金融科技,看成是僅僅只有「科技」的存在,而失去了「金融」的底色,那么,這樣的金融科技,或許早就不再是真正意義上的金融科技。
可能有人會說,現在的金融科技,的確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金融科技。
那么,真正意義上的金融科技是什么呢?難道是互聯網金融那樣的嗎?不是。
難道是早期金融科技那樣的嗎?很顯然,也不是。
既然現在的金融科技與過去的金融科技,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金融科技,那么,真正意義上的金融科技究竟是什么樣子呢?
我認為,真正意義上的金融科技,應當是一個兼具「金融」與「科技」兩種元素的存在。
盲目地去金融化,抑或是盲目地去科技化,都無法讓金融科技達到一種相對客觀和理性的發(fā)展狀態(tài),以此為肇始點,探究金融科技的方式和方法,必然是有失偏頗的。
二
僅僅只是以這樣的思路來看待金融科技,我們可能會發(fā)現,以金融行業(yè)的深度賦能為主導的金融科技,似乎和真正意義上的金融科技距離很近。
然而,后來的發(fā)展告訴我們,以金融行業(yè)為主導的金融科技,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金融科技,看看京東數科的轉型,我們就可以非常直接地看到這一點。
正是因為如此,我對真正意義上的金融科技,有了新的理解。
我認為,真正困擾金融科技發(fā)展的,并不是它是金融的屬性多一些,還是科技的屬性多一些,而是在于它的盈利方式和方法是否得到了根本性的轉變,是否跳出了互聯網式的發(fā)展模式,甚至傳統(tǒng)意義上的發(fā)展模式。
之所以會有如此的判斷,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無論是互聯網金融時代的以C端用戶為主要對象,抑或是金融科技時代的以B端用戶為主要對象,從本質上來看,它們都是以流量為主導的發(fā)展模式。
換句話說,上半場的金融科技的進化,僅僅只是將目標對象進行了改變,但卻并未改變金融科技依然以流量為主導的發(fā)展模式和方法。
當金融科技依然是一個以流量的收割為主導的發(fā)展模式,說到底,它依然沒有回歸到它應該具備的功能和屬性,于是,我們幾乎可以確定的是,它依然還是會面臨洗牌的。
后來,金融科技的發(fā)展,同樣向我們證明了這一點。
因此,金融科技,應當是一個兼具「金融」和「科技」屬性的存在,這一點,并沒有錯。
上半場的金融科技之所以會走入到死胡同,最為根本的原因在于,它并未用真正應該屬于自己的角色來定義自己,而僅僅只是以互聯網式的角色來定義自己,僅僅只是把自己當成了一個收割流量的工具和方法。
三
在我看來,金融科技的真正應該屬于自己的角色,應當是一種基礎設施,應當是一種毛細血管。
我們對于它的角色的定義,應當和我們對于傳統(tǒng)金融和科技的定義一樣。
換句話說,金融科技并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它的最大的價值和意義在于與實體經濟,實體產業(yè)的深度融合,缺少了這一點,所謂的金融科技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金融科技。
所以,金融科技的問題在于,它沒有真正找到本應屬于自己的角色和定位,并不是因為它是以金融為本質,抑或是以科技為本質的。
基于這種邏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玩家們試圖通過徹底的去金融化來實踐金融科技的做法,其實又陷入到了新的死胡同里。
如果僅僅只是簡單粗暴地去金融化,而沒有找到讓金融科技回歸到一種基礎設施的定位,并沒與找到自身與實體經濟與現實商業(yè)的正確方式和方法,那么,這樣一種看似正確的金融科技的新進化方式,依然還是會走入到新的死胡同里。
金融科技不應是一個只有「科技」的存在,它應當是一個兼具「金融」和「科技」雙重屬性的存在。
只有這樣,所謂的金融科技,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金融科技。我們需要做的是改變互聯網式的,以流量為主導的商業(yè)模式,真正去尋找讓金融科技回歸實體,回歸產業(yè)的正確方式和方法。
這才是金融科技真正應該轉變的地方。
結語
當越來越多的金融科技玩家,開始通過徹底的去金融化來實現新的發(fā)展,一場全新的困局正在被營造。
因為金融科技走入死胡同的真正原因,并不是「金融」為主導,抑或是以「科技」為主導的問題,而是它的商業(yè)模式,依然還停留在互聯網式的以收割流量為主導的商業(yè)模式的問題。
實現金融科技的蛻變和重生的關鍵在于,為金融科技的發(fā)展找打新的商業(yè)模式,避免金融科技走上互聯網式的老路。
只有金融科技告別了互聯網式的淺藏輒止,找到了回歸實體,回歸商業(yè),成為基礎設施的正確方式和方法,同時,金融科技又兼具「金融」和「科技」兩個方面的屬性,它的發(fā)展才能真正步入正軌,才能避免從一個死胡同,陷入到另外一個死胡同里。
一句話,科技,并非螞蟻金服、京東數科們的必然標簽。
兼具「金融」與「科技」的特質,并且找到了區(qū)別于互聯網的商業(yè)模式,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金融科技。
—完—
作者:孟永輝,資深撰稿人,專欄作家,特約評論員,行業(yè)研究專家,戰(zhàn)略咨詢顧問。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 劉興亮 | 如何走出AI幻覺
- 在線教育退潮,硬件增長啞火!網易有道押注AI!
- 上線月余日單百萬,和商家聊完,該重估京東外賣了
- Token經濟,風起隴東
- 百度發(fā)布端到端語音語言大模型 首發(fā)上線文小言,成本最高降90%!
- BOE(京東方)f-OLED柔性顯示技術策源地論壇舉辦 攜手中關村論壇共筑科技創(chuàng)新高地
- 續(xù)航滅霸 +倍強大 vivo Y300 Pro+正式發(fā)布
- BOE(京東方)f-OLED柔性顯示技術策源地論壇舉辦 攜手中關村論壇共筑科技創(chuàng)新高地
- 三星在印度被罰巨款,意外證明通信設備取得突破,營收增近兩倍
- 銷量持續(xù)下滑、高管相繼出走!榮耀手機怎么了?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