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選一」,似乎是一種爭奪流量的終極策略。
特別是在流量增長的天花板迫近的時刻,「二選一」又被擺上了相當重要的位置。
提及「二選一」,我們總是會想到當年的騰訊與360之間的3Q大戰(zhàn),我們總是會想起阿里與京東之間的商家爭奪戰(zhàn),我們總是會想到移動互聯(lián)網時期的滴滴與快的的用戶爭奪戰(zhàn),我們總是會想到以往的千車大戰(zhàn)、千團大戰(zhàn)。
無論是哪兩家公司之間進行的「二選一」之戰(zhàn),說到底,其實都是在進行流量的爭奪,都是在進行市場的重新劃分。
當互聯(lián)網時代漸行漸遠,特別是當公司們之間流量的爭奪不再像以往那樣激烈,「二選一」的事件,開始越來越少地出現(xiàn)。
然而,正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我們依然看到了有關微信和蘋果之間「二選一」的消息的不脛而走。
按照相關的傳聞,微信可能不支持iPhone 16,iPhone一旦升級到iOS18.2系統(tǒng)將無法使用微信。
曾經在互聯(lián)網時代進行過多次的「二選一」的抉擇困境,似乎又要在互聯(lián)網時代行將過去的時代里再度上演。
如果傳聞成真,對于廣大的用戶們來講,這不得不說,又是一次艱苦的抉擇。
不過,雖然有關微信和蘋果「二選一」的傳聞鬧得火熱,但是,騰訊與蘋果方面都對「二選一」的傳聞,進行了否認。
事實上,對于微信和蘋果的「二選一」,我們并不能夠僅僅只是將關注的焦點聚焦在「二選一」事件本身,而是需要看到的是,「二選一」背后的深邏輯。
只有弄清楚了「二選一」背后的深層次的涵義,我們才能對微信和蘋果「二選一」的傳聞有一個相對較為明確的認識,我們才能真正把握微信和蘋果「二選一」爭奪的焦點究竟在哪。
一
幾乎所有的「二選一」事件的背后,其實都圍繞著一個重心在進行。
這個重心,便是圍繞著「二選一」所展開的用戶與流量的爭奪戰(zhàn)。
這一點,并不僅僅只是體現(xiàn)在微信和蘋果的身上,同樣還體現(xiàn)在阿里與京東的身上,以及騰訊和360的身上。
站在這樣一個角度,如果我們對「二選一」進行一個總結和定義的話,它更像是一種流量爭奪的策略。
基于這樣一種邏輯,我們再去看待微信和蘋果的「二選一」,其實依然還是在進行一次流量的爭奪戰(zhàn)。
值得注意的是,微信和蘋果之間的「二選一」,同以往我們所看到的那些「二選一」的唯一的不同點在于,微信和蘋果之間的「二選一」是建立在一個軟件巨頭和一個硬件巨頭之間的「二選一」。
這樣一種情況,最終決定了微信和蘋果之間的「二選一」的真正的收益者將不是微信和蘋果其中的任何一方,而是兩者之外的第三方。
認清了這樣一種內在邏輯,我們才能真正把握微信和蘋果之間的「二選一」,同以往我們所看到的那些「二選一」之間,有著本質區(qū)別的地方。
無論微信和蘋果之間的「二選一」的最終受益方究竟是誰,透過這一事件,我們依然可以看到的是,縱然是在流量見頂的大背景下,特別是在軟件玩家們和硬件玩家們的流量天花板日漸迫近的當下,有關流量的爭奪,依然沒有絲毫減退的現(xiàn)象,反而有加劇的跡象。
站在用戶和流量的視角,我們再去來看待微信和蘋果的「二選一」,便會發(fā)現(xiàn),無論是在互聯(lián)網行業(yè),乃至是以蘋果為代表的硬件行業(yè),用戶和流量的爭奪,都已經進入到了白熱化的發(fā)展階段。
同樣地,透過這樣一種事件,我們還應當看到的是,以用戶和流量為主導的發(fā)展模式業(yè)已開始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困境和難題。
只有跳出流量的怪圈,真正站在新的角度重新看待行業(yè),重新尋找新的發(fā)展突破口,才能真正走出「二選一」的發(fā)展困境。
二
如果我們將流量的爭奪看成是「二選一」事件的表象的話,那么,基于流量所衍生而來的利益的劃分,才是真正造就「二選一」的事件不斷地發(fā)生和出現(xiàn)的內在原因。
無論是此次的微信和蘋果傳聞的「二選一」,還是以往業(yè)已發(fā)生的「二選一」,其實背后為我們展現(xiàn)出來的,更多的是有關市場的劃分,利益的分拆。
可以說,每一個流量的背后,真正代表的,并不僅僅只是流量本身,而是流量身上所具備的使用過程當中所產生的收益。
拿此次微信和蘋果傳聞的「二選一」來講,之所以會有這樣一種傳聞,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APP開發(fā)者在蘋果應用商店上架軟件,當軟件達到一定下載量后,后續(xù)只要有用戶下載一次這個軟件,開發(fā)者就得向蘋果支付一定費用?!?/p>
說到底,當微信的體量達到一定的規(guī)模之后,蘋果方面需要收取一部分費用的問題。
對于微信來講,它更多地是通過用戶體量的增加來獲得一定的收益;
對于蘋果來講,它則是更多地通過用戶下載量的多少向微信收取一定的收益。
無論是微信和蘋果,其實真正產生「二選一」的癥結在于,利益的分配的問題。只要兩者之間的利益分配談妥,那么,「二選一」的問題,便不再是問題。
同樣地,在以往業(yè)已發(fā)生的「二選一」的事件,我們也看到了同樣的一種脈絡的發(fā)生和出現(xiàn)。
無論是3Q大戰(zhàn),還是貓狗大戰(zhàn),乃至是滴滴快的大戰(zhàn),說到底,其實都是一種利益的爭奪,其實都是市場的再度劃分。
認清了這一點,我們才能對微信和蘋果傳聞的「二選一」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同樣地,對于解決這樣一種「二選一」的困境,同樣也有了新的解決方案。
以滴滴快的為代表的大戰(zhàn),最后因為資本的出面調停有了解決,以3Q大戰(zhàn)和阿里京東的貓狗大戰(zhàn),最后因為政策層面的介入有了解決。
同樣地,對于微信和蘋果傳聞的「二選一」的事件,或許同樣將會基于以往的邏輯來進行解決。
三
當「二選一」的事件開始發(fā)生,除了流量和市場的爭奪業(yè)已進入到白熱化的發(fā)展階段之外,同樣為我們展現(xiàn)出來的是,以技術和商業(yè)模式為代表的更為底層的發(fā)展,業(yè)已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如果對這樣一個階段進行總結和定義的話,我們完全可以用技術和商業(yè)模式的發(fā)展,業(yè)已進入到「臨界點」來形容。
這一點,我們同樣可以從以往業(yè)已發(fā)生的「二選一」的一系列的事件上,看出一絲端倪。
我們都知道,在3Q大戰(zhàn)發(fā)生之后,我們看到了轟轟烈烈的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的來臨,我們看到了騰訊方面對于移動互聯(lián)網的全力用戶,從那個時刻開始之后,微信出現(xiàn)了。
我們都知道,當滴滴快的、千車大戰(zhàn)、百團大戰(zhàn)之后,我們看到的是移動互聯(lián)網的熱潮一點一點地開始減退,以區(qū)塊鏈、元宇宙、AI為代表的新技術開始快速萌芽和出現(xiàn)。
當時間的指針再一次來到了「二選一」的全新階段,特別是當微信和蘋果這樣的玩家們開始被推到了「二選一」的前臺,我們同樣需要更多地看到的是,一個全新的技術和商業(yè)革命的再度來臨。
無論是騰訊方面對于AI的全面擁抱,還是蘋果對于以vision Pro為代表的全新AR設備的探索,我們都可以看出,行業(yè)的發(fā)展,業(yè)已站在了一個全新的「臨界點」上。
可以確定的是,當微信和蘋果的「二選一」開始出現(xiàn),我們將會看到一個全新的時代的來臨,無論是從技術的層面上來看,還是從商業(yè)的層面上來看,無一不是如此。
站在這樣一個角度,如果我們要尋找微信與蘋果之間「二選一」的內在邏輯的話,新技術和新模式的發(fā)展,業(yè)已進入到一個全新的臨界點,無疑是另外一個值得我們去關注的另外一個方面。
事實上,在微信和蘋果之間的「二選一」的傳聞不脛而走之前,行業(yè)的發(fā)展,其實已經來到了一個全新的「臨界點」。
無論是以AI為主導的新技術的不斷成熟和落地,還是以去中心化為代表的新模式的不斷地在阿里、京東和拼多多的身上發(fā)揮效力,我們都可以看出,一個全新時代的來臨。
無論微信和蘋果「二選一」的傳聞真實與否,拋棄以往的技術和模式,積極地擁抱新的技術和模式,才是以騰訊和蘋果為代表的科技玩家們,必然需要深度思考的全新課題。
結語
當微信和蘋果「二選一」的消息不脛而走,我們看到了一種似曾相似的情形的衍生和出現(xiàn)。
這種情形,我們曾經在以往的3Q大戰(zhàn),貓狗大戰(zhàn)以及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的千車大戰(zhàn)、千團大戰(zhàn)上見到過。
因此,在看待微信和蘋果「二選一」的問題上,我們并不能夠僅僅只是將關注的焦點,聚焦在事件本身,而是需要將更多關注的焦點,聚焦在事件背后的更深層次的邏輯上。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知道有關微信和蘋果的「二選一」究竟在爭奪什么,我們才能知道有關微信和蘋果的「二選一」的真正的受益方究竟是誰。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找到微信和蘋果「二選一」最終的解決方案。
—完—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 劉興亮 | 如何走出AI幻覺
- 在線教育退潮,硬件增長啞火!網易有道押注AI!
- 上線月余日單百萬,和商家聊完,該重估京東外賣了
- Token經濟,風起隴東
- 百度發(fā)布端到端語音語言大模型 首發(fā)上線文小言,成本最高降90%!
- BOE(京東方)f-OLED柔性顯示技術策源地論壇舉辦 攜手中關村論壇共筑科技創(chuàng)新高地
- 續(xù)航滅霸 +倍強大 vivo Y300 Pro+正式發(fā)布
- BOE(京東方)f-OLED柔性顯示技術策源地論壇舉辦 攜手中關村論壇共筑科技創(chuàng)新高地
- 三星在印度被罰巨款,意外證明通信設備取得突破,營收增近兩倍
- 銷量持續(xù)下滑、高管相繼出走!榮耀手機怎么了?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