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期待已久的公募FOF產品離問世越來越近了。
文|證券時報記者 方麗 李滬生 王瑞
11月23日訊 在10月份眾多FOF基金經理通過考試之后,昨日首批FOF基金經理注冊函全面下發(fā),這也意味著今日就能正式上報公募FOF產品,基金公司為了搶發(fā)首只,動作最迅速的昨日就已經上報相關產品。不過,因為FOF類產品注冊要走普通通道,按照慣例,審批時間可達6個月,首批產品未必能在今年年底面市。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不少基金公司第一批FOF定位于“絕對收益”類產品,為吸引更多的低風險偏好資金,有些公司計劃引入“類保本”的CPPI策略。
基金公司爭報首批FOF產品
昨日第一批FOF基金經理注冊函下發(fā),公募系FOF上報的最后一塊“拼圖”也集齊了,多數(shù)基金公司都選擇第一時間上報產品,甚至有公司昨日就上報產品,意圖搶發(fā)第一槍。
證券時報記者從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基金公司處了解到,目前多家基金公司旗下FOF基金經理獲得注冊函,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確認獲函的公司已經超過10家。
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產品部人士表示,昨日該公司接到通知,第一批參加FOF考試的基金經理獲得了相關的任職資格,現(xiàn)階段就已經可以申報產品了。“我們此前已經準備好整套資料,就差把基金經理名字填進去。”據(jù)他預計,現(xiàn)在基本上各家基金公司都會在第一時間申報,不過FOF基金注冊走的是“普通程序”,年內不一定能夠正式推出。
“我們公司有兩位基金經理獲得注冊函,內部也在積極籌備相關產品。”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人士對記者說。他也表示,證監(jiān)會對FOF產品開展初期總體比較慎重,視其為創(chuàng)新型產品,因此要求審批上走的是“普通程序”通道。審批過程中有可能需要修改材料等,預計公募FOF獲批發(fā)行應該在明年春節(jié)后。
一家小型基金公司基金經理也表示拿到相關資格,該公司最快明日就會向證監(jiān)會申報產品,據(jù)悉該公司產品部人士昨日已專程到北京做細節(jié)上的最后溝通。
某中型公募FOF負責人也表示,該公司獲得基金經理注冊函,公司內部會走簽報程序,完成基金經理的任命,然后按照公司內部報產品的既定程序流程,今日上報FOF產品材料。
還有人士表示,根據(jù)相關規(guī)定,監(jiān)管層在收到材料后十個工作日內辦理相關注冊手續(xù)。因此FOF基金經理考試通過后,還需要在網上登記簡歷和材料,監(jiān)管層批復后才給出資格。目前是首批FOF基金經理注冊函下發(fā),后續(xù)注冊函還將陸續(xù)下發(fā)。
絕對收益風格FOF居多
據(jù)證券時報記者了解,目前多家基金公司公募FOF多傾向于絕對收益品種,這也比較契合目前的市場環(huán)境和投資者風險偏好。
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基金經理表示,昨日已經跟產品部確定大概本周內會上報1只FOF產品,以類絕對收益為主要方向。 “我們公司首批設計的FOF產品大約有5個,都基本準備完畢,屬于資產配置型品種,風格上從保守到激進都有,目前還在確定上報什么產品,不會一口氣全部上報。”一家基金公司FOF負責人表示。
而另一家中型基金公司FOF負責人也表示,首批上報的產品使用的是類保本策略,主要是基于主流規(guī)模比較大的、適合普通機構投資者的低風險FOF,渠道上推廣的賣點是CPPI策略,即先用無風險資產積累安全墊,獲得收益之上的部分才可以投資風險資產。另有一家大型基金公司FOF負責人則表示,該公司籌備的FOF產品以大類資產配置為主,包括低、中、高風險三類產品。
“從初期來看,出于審慎的考慮,每家銀行與基金公司只會對接一到兩只FOF產品。在與渠道反復溝通后我們發(fā)現(xiàn),銀行比較關注產品策略、風險收益特征、創(chuàng)新亮點、內部FOF還是外部FOF、基金產品線、基金經理等情況。”據(jù)一位業(yè)內人士表示,內部籌備了3只產品,并物色了兩家托管行。
從目前看,不少基金公司還積極招兵買馬準備大力拓展FOF業(yè)務,未來公募系FOF有望各類型百花齊放,成為極具特色基金品種。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馬云現(xiàn)身支付寶20周年紀念日:AI將改變一切,但不意味著決定一切
- 萬事達卡推出反欺詐AI模型 金融科技擁抱生成式AI
- OpenAI創(chuàng)始人的世界幣懸了?高調收集虹膜數(shù)據(jù)引來歐洲監(jiān)管調查
- 華為孟晚舟最新演講:長風萬里鵬正舉,勇立潮頭智為先
- 華為全球智慧金融峰會2023在上海開幕 攜手共建數(shù)智金融未來
- 移動支付發(fā)展超預期:2022年交易額1.3萬億美元 注冊賬戶16億
- 定位“敏捷的財務收支管理平臺”,合思品牌升級發(fā)布會上釋放了哪些信號?
- 分貝通商旅+費控+支付一體化戰(zhàn)略發(fā)布,一個平臺管理企業(yè)所有費用支出
- IMF經濟學家:加密資產背后的技術可以改善支付,增進公益
- 2022年加密貨幣“殺豬盤”涉案金額超20億美元 英國銀行業(yè)祭出限額措施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