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戈森信審員,曾有一段輝煌歷史。在銀行時代,他們是核心職位,站在金錢的刀尖,掌握著放款的決策大權。而如今,風控進入“數據驅動”時代,信審員成了一個“雞肋”的職位。面對即將被拋棄的命運,他們站在時代的岔口中,左右躊躇,難以邁步。他們有即將退場的自覺,卻難以掩蓋被遺棄的凄冷與糾結。人工智能正在一步步取代人,時代滾滾向前,無人可擋,所有遲疑躊躇之人,都被殘忍地碾壓在車輪之下…...01 黃金時代在金融領域,他們是第一波被驅趕到懸崖邊的人。而驅趕他們的,是人工智能。“我要離開這個崗位,離開北京”,信審員包小新語調低沉,盡是迷茫和落寞。他必須得離開,他無處可逃。而在銀行時代,信審員曾經享受過風光無限,時代將他們安放到了一個重要的位置,被授予了勛章。當時所有人申請貸款填寫的資料,都會匯總到信審員手中——他們通過各種手段,來權衡這筆貸款,是放還是不放。也就是說,他們掌握了“生殺大權”。“信審員,是一個體面的工作”,曾經在銀行當過信審員的姚金珉稱,很多都是大學名校畢業(yè)生,才能進入銀行擔當這個職位。2011年到2015年,是一個猛沖的年代。但凡有些商業(yè)想法的人,都氣粗壯膽地做起了買賣,借貸需求旺盛。此時,金融潮水開閘,各地線下小貸公司林立,從事線下借貸的信貸員,迎來黃金時代。2014年開春,90后的包小新,開始了他的北漂生涯。他進入一家小貸公司,成了一名“全能”信貸員。“進入金融行業(yè),信審無疑是最好的一個途徑,不需要太多金融學歷,只要你有闖勁,敢學習,就能干”,包小新稱。包小新的公司以經營類貸款為主,只要客戶有線下門店,經營超過一年,就能辦理最低2萬,最高15萬的貸款。那時的風控極為原始,沒有信審系統(tǒng)。借款人先到公司填寫申請資料,第二天信審員再去店面上訪。簽合同的時候,包小新把借款人的手機拿過來,隨機抽取幾個聯系人電話。信息會裝在一個信封里,封定起來,按期還款結束后,再原封不動的歸還借款人。一旦借款人逾期,信封就被打開,會聯系這些人進行催收。在銀行和線下門店借款中,信審員是具有“戰(zhàn)略核心”地位,他們是“反欺詐”的主要骨干。在上門面訪的階段,包小新能連續(xù)和對方侃兩個小時,“你需要問他店的經營情況,什么時候開的,開多久了,店員幾人,通過電費單,一天的流水,各種蛛絲馬跡,判斷他是不是一個有誠信的人”。而面訪中,各種紛繁復雜的細節(jié),都會“泄露天機”。一次,有個自稱賣豬肉的老板來申請貸款。對方講他在一個豬肉的大庫房里,一片漆黑。可“老板”摸索半天,卻找不到開關。“我心里大概就明白,他不是老板”,包小新判斷。“因為掌握生殺大權,很多借款人都會給信貸員塞紅包,希望放他們一馬”,姚金珉稱。那個年代,他們是風光無限的。02 地位下沉在借貸的黃金時代,除了線下借款的興起,線上的網貸平臺,也遍地開花。一批勇敢的精英爬上時代快車,認定日夜兼程的前方,定有奇跡發(fā)生。2015年,網貸平臺增長異常驚人,根據網貸之家數據,這一年,平臺總量達到3769家。此時,很多線下借貸的信審員,被挖到互聯網平臺。包小新也從小貸公司離職,加入了網貸行業(yè)。新辦公樓在北京最繁華的CBD,人人西裝革履,手捧咖啡,那一瞬間,他終于感覺找到了金融從業(yè)者的光鮮。但很快他就發(fā)現,所謂的光鮮,只是“虛有其表”。在線上,信審人員的工作和重要性被大大壓縮。線下借貸,金額高,單筆審核必須拼盡全力,核實真?zhèn)?;而線上的貸款,多為小額,根本沒有時間去每單細細審核——從成本考慮,也不需要。他們必須,快,快,快。在旺季,一個信審員一天需要審50單左右,一個小時需要審核4—5單,平均下來一單最多15分鐘。為了保證這15分鐘的信審進度條流暢跑完,包小新精確計算過:查看客戶資料2分鐘,給客戶打電話2分鐘,第三方聯系人打電話2分鐘,上網查客戶征信5分鐘,填寫審批意見2分鐘。15分鐘搞定,完美。此時,大部分的信審人員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通過電話審核,行話叫“電核”。有時候除了聯系借款人本人外,還會聯系他留下的“聯系人”,來進行交叉驗證。對于信審員來說,就如一段“奇幻之旅”。“你可以遇到各種千奇百怪的人”,有的人永遠說自己沒空,電話那頭卻是麻將牌被搓得噼里啪啦;有人質疑是詐騙,揚言要報警;有的說著一口方言,不知所云……而這個過程,也確實還有幾許門道。姚金珉所在的銀行,也開始做一些線上業(yè)務,他也加入了電核部門。他們總結得出,雖然沒有面審那樣細節(jié),但也可以從電話中捕捉一些蛛絲馬跡。比如,資料顯示是一個大老板,電話那頭卻傳來公交站到站的聲音;有時候還能聽到“嘩啦嘩啦”翻資料的聲音,“偽造的信息太多,記不住,就會翻開資料來看”。有時候對方回答不上了,存疑,回答得太流利,也存疑,“像背書一樣,都是準備好的答案”。剛加入信貸行業(yè)的可可,也摸出了一些門道,一般他把電核分5項步驟,完成一項,打一個勾。第一核實客戶信息,第二核實使用的產品,第三問詢客戶還款方式,第四還款能力的評估,第五提醒客戶按時還款。一通電話下來,最少也要5分鐘。電話那頭的人,可可一個也不認識,在心里,他畫出他們的肖像,熟悉他們的生活規(guī)律。姓名,工作,上班地點,單身還是結婚……可可試圖從自己的工作中,找出點樂趣來。他還不知道,這個職業(yè)最大危機,已悄然而來。他們即將被一點點蠶食、瓜分,成為最微小的螺絲釘。03 螺絲釘突然間,時代變了,風勢變了。2016年,現金貸和消費金融崛起,所有線上平臺,開始了“搶客大戰(zhàn)”。包小新悲傷地發(fā)現,在急速沖量的過程中,信審員成為最“低等而廉價”的勞動力,“純體力勞動,每天看資料,打電話,毫無技術含量。”他的工作,無窮無盡,停不下來。公司實行三班倒,早班從早8點到晚6點,中班10點到晚8點,晚班則是中午12點到晚上12點,且周末只能休息一天。最忙的時候,他一天要審核100個單子,長期下來,他犯上了嚴重的職業(yè)?。阂暳ο陆?,腰酸背痛。“一到高峰期,單子直接塞給你,審不完不能回家”,包小新覺得,互聯網金融在急速奔跑,所有的都在催你,“客戶催著放款,主管催著業(yè)績”。所有人都累趴下,審不動的時候,“經理實行獎勵政策,審最多的第一名獎勵五千,第二名三千,有些人為了錢命都拼了”。而此時,大多數的信貸員,只能填寫“推薦意見”,連決定權都喪失殆盡。信審人員,突然成為流水線中最底層一環(huán),他們只是低廉的勞動力,重復著機械的工作,無休止的加班…...人力的速度,怎么可能拼得過機器?為了確保每天的放款量,很多公司開始引入貸前自動化審批系統(tǒng)。此時已成為信審主管的可可,感覺自己陷入了尷尬位置。他的周邊,一個個新的部門建立起來——建模組、反欺詐部、數據部等等,風控被拆分成7個部門。但他很快發(fā)現原來的經驗不夠用了,風控,開始被很多“高大上”的詞來包裹。第三方征信數據、爬蟲軟件、白名單、黑名單、設備指紋,各種新鮮名詞,可可從未聽聞。一時間,大數據、人工智能、量化風控等等概念,似乎才是真正在做風控的標配。“有人聲稱懂大數據,張口就要50萬年薪,公司甚至不惜百萬年薪,去引進國外的風控人才”,可可看看自己的年薪,有點不知所措。以前人工審一天不過50單,現在機器審核量超過一萬單,在線上的高頻交易中,人,幾乎完敗。就連線下借貸平臺,也開始漸漸用機器取代人工。“我們的信審人力,在逐漸減少,最多的時候100多人,現在只有60人左右,未來他們將轉型”,捷越聯合授信評審副總監(jiān)李強稱。“目前市場上用于自動化審核的額度相對較小,一般在一萬以下額度,是自動審核,一到三萬之間,是人工加機器,3萬以上,還沒有辦法做到完全自動化審核”,李強稱。捷越聯合還是以線下5萬—10萬的貸款為主,因此才保留著部分信審人員。當機器足夠強大,能大額放款之后,信審人員是否將完全被歷史淘汰?已經成為螺絲釘的他們,驚恐地發(fā)現,甚至這顆螺絲釘都不再需要了……04 何去何從從掌握生殺大權的核心員工,到邊緣廉價勞動力,再到如今的可有可無,信貸從業(yè)者們,發(fā)覺轟隆隆向前的時代列車,已經沖到了他們眼前。在可可看來,技術在不斷迭代,他將其分為4個時代:大數據1.0時代,有app,信審系統(tǒng),客戶省去了上門時間,不用排著隊等待填寫表格;2.0開始引進征信系統(tǒng);到了3.0接了征信,有了建模、指紋識別、人臉識別等先進技術;到了4.0,則是完全的人工智能,機器學習。而眼下,無疑正從3.0向4.0過渡。因為征信系統(tǒng)的缺失,人工智能的不健全,這個過渡階段,仍有20%—30%的灰色地帶,需要人工審核——這無疑是信審員的最后稻草。但有不少專家斷言,這個留個人工信審員的時間,不過5-10年。“未來信審會越來越少”,捷越聯合授信評審副總監(jiān)李強稱,未來,所謂的人力,只會用對風控系統(tǒng)的建立、監(jiān)督、維護上,所有的決策,都將“自動化”。“我們裁掉了信貸人員,實現了完全的審核線上化”,某知名平臺的CRO稱,他們完全用機器,取代了人。“我們用數據和科技去進行驅動,完全解決了人工審批主觀性、效率低等弊端”,該CRO稱。就連包小新的主管,都偷偷告訴他,讓他趕緊學點新東西,“信審自動化,肯定是大勢所趨”。時代真的要拋棄他們了嗎?幾乎所有的信息都在透露,一個肯定的答案。擺在所有信貸從業(yè)者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么主動轉型,要么被動淘汰??煽蔁o疑選擇了第一種。他自學了一些風控知識,也參加了一些基礎的風控課程。目前,他找到一份新的工作,負責初級的策略模型和數據分析。“一步步來吧,既然時間給出了發(fā)展的軌跡,我們只能跟著時間往前爬”,可可說。而包小新,卻沒有從絕望和不忿中走出,他心灰意冷,承受著現實的無情鞭撻和冷落。“我要離開這個崗位,離開北京”,他決定離開北京,也離開拋棄他的信貸行業(yè)。時間從來都是殘酷無情的。不會給人留下任何喘息的機會。面對轟隆隆的時代列車,要么拼了命、放棄所有也要爬上去,要么就成為,時代的祭品……(應受訪者要求,本文部分人名為化名)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零壹財經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零壹財經發(fā)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螞蟻國際任命首席創(chuàng)新官,加速推進數字化戰(zhàn)略發(fā)展
- 馬云現身支付寶20周年紀念日:AI將改變一切,但不意味著決定一切
- 萬事達卡推出反欺詐AI模型 金融科技擁抱生成式AI
- OpenAI創(chuàng)始人的世界幣懸了?高調收集虹膜數據引來歐洲監(jiān)管調查
- 華為孟晚舟最新演講:長風萬里鵬正舉,勇立潮頭智為先
- 華為全球智慧金融峰會2023在上海開幕 攜手共建數智金融未來
- 移動支付發(fā)展超預期:2022年交易額1.3萬億美元 注冊賬戶16億
- 定位“敏捷的財務收支管理平臺”,合思品牌升級發(fā)布會上釋放了哪些信號?
- 分貝通商旅+費控+支付一體化戰(zhàn)略發(fā)布,一個平臺管理企業(yè)所有費用支出
- IMF經濟學家:加密資產背后的技術可以改善支付,增進公益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