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消息,Gartner發(fā)布2025年汽車行業(yè)重要趨勢,預測,到2025年,電動汽車(包括公共汽車、汽車、貨車和重型卡車)的出貨量將增長 17%。
Gartner研究副總裁Pedro Pacheco表示:“軟件和電氣化仍將是推動汽車行業(yè)轉型的兩大主要驅動力。然而,在2025年,汽車制造商將面臨排放法規(guī)方面的不確定性以及中國與西方之間日益緊張的貿易關系,尤其是在電動汽車(EV)市場。”
由于中國電動汽車在CASE(互聯化、自動駕駛、軟件化和電氣化)領域處于領先地位,美國和歐盟針對中國電動汽車設置的貿易壁壘將減緩CASE在這些地區(qū)的普及進程。
Gartner杰出副總裁Bill Ray表示:“無人機制造商和中國電信行業(yè)的企業(yè)已經感受到了國際制裁所帶來的影響,而機器人行業(yè)或許將是下一個受到影響的領域。由于可更新的智能軟件、可遠程訪問的攝像頭以及將數據采集整合到汽車商業(yè)模式中的做法已廣泛普及,地緣政治將導致市場分化,進而減緩CASE普及進程?!?/p>
中國汽車制造商依靠垂直整合和高效開發(fā)獲得了軟件和電氣化方面的競爭優(yōu)勢,能夠為市場提供既先進又經濟實惠的電動汽車產品。然而,日益加劇的貿易壁壘可能會削弱這一優(yōu)勢,限制他們?yōu)橄M者提供各種具有競爭力的電動汽車產品。
傳統OEM一直在努力提高內部軟件能力。因此,許多OEM與中國OEM達成了購買汽車電氣/電子(E/E)架構的協議,這增加了他們對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軟硬件能力的依賴度。
多年來,產能過剩一直是歐洲和北美多家汽車工廠面臨的挑戰(zhàn)。近期,美國和歐盟提高了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進口關稅可能會加劇這一問題。作為回應,中國汽車制造商可能會在歐洲、美國或摩洛哥、土耳其等自由貿易伙伴國設廠,以保持產品的價格競爭力。
Gartner 預測,這種情況很可能導致多家利用率較低的汽車工廠關閉或被出售給其他汽車制造商,并可能引發(fā)多米諾骨牌效應,導致供應商工廠關閉。這將重新定義美國和歐洲的汽車制造版圖,使低成本國家成為汽車產能和供應鏈的主要樞紐。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