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怎樣的商業(yè)模式,讓你每買一部 iPhone,高通就坐收 40 美元?

還記得2017年1月底蘋果對高通的起訴嗎?蘋果起訴高通,要求高通退回之前許諾退回的10億美元專利收取費。10億美元看上去著實不少,但在10億美元背后,牽扯出的是蘋果與高通之間百億的生意。

庫克在今年年初的財報電話會議上就表示:我不喜歡訴訟,我們將訴訟視為最后的手段,但是這一次,我們別無他法。

盡管蘋果沒有在起訴文件中談及與高通合作的集體費用,但庫克用這樣一句話表達了對高通的不滿:

高通堅持對一些他們毫無瓜葛的技術收取專利費用。當前我們的處境是,創(chuàng)新越多,高通無理由收取的專利費用就更多,導致我們的創(chuàng)新成本越來越高。這就像是一個人去買沙發(fā),沙發(fā)店老板要根據這位顧客購買的房子價格為沙發(fā)定價。

遭受起訴也給高通帶來了不利的連鎖反應,各大評級機構對于高通股價的評級紛紛蕭條,導致高通股價猛跌12%,市值一年蒸發(fā)數十億美元,之后又出現了蘋果在中國起訴高通的消息,導致高通一天之內股價再次下跌5%。

估計不少人會認為,早知如此,兩家協商解決10億美元的糾紛,對于雙方來說都是雙贏。然而這一次次糾紛背后,是高通與蘋果每年接近百億的生意往來,以及高通賴以生存的商業(yè)模式。

10億美元只是冰山一角,高通年收入將近1/3來自蘋果

回過頭看看一月底的那次起訴糾紛,蘋果起訴高通扣押了早先承諾退回的10億美元專利使用費。那么每年蘋果與高通的生意往來究竟有多少?答案是接近百億。

根據Foss Patents的報道,雖然蘋果沒有在起訴文件中談及具體的專利授權費用,但是從高通在其他方面的收費標準來看,蘋果每打造一部iPhone又或者是數據版iPad時,都需要交上40美元左右的專利授權費。從2015年開始,iPhone的年銷量將近2億臺,這也就以為這蘋果每年要向高通繳納80億美元的專利授權費。

從財報中可以得知,高通的 2016 年全年收入大概是 265 億美元,這也意味著,高通大約 1/3 的年收入來自于蘋果。

所以這樣來看,盡管訴訟官司僅僅涉及 10 億美元,對這兩家大公司來說都不算什么,但這背后牽扯到高通的年收入。所以激烈的爭斗也是不可避免的了。

你以為高通是一家芯片公司,但通訊方案專利是它的立命之本

盡管在不少人的印象中,高通是一家芯片公司,目前市面上主流Android旗艦機大多都使用的是高通芯片。認知更深一點的,了解高通是一家芯片設計公司,只設計芯片,然后將芯片的生產交給TSMS或三星等代工廠使用。

然而高通在創(chuàng)立之初,是一家通信方案解決公司,通信方面的專利是它絕對的立命之本。1985年,Irwin Jacobs,Andrew Viterbi等人組建了高通,隨后在第一個產品卡車定位系統(tǒng)OmniTRACS的試水后,推出了自己的獨家科技,CDMA技術。

1990 年,高通第一次將CDMA技術用在手機中,隨后這一技術大放異彩,如果說 2G時代GSM還算主力,到了 3G時代,高通的CDMA技術和相關專利已經成了所有通信標準繞不開的絕對基礎。幾乎所有的手機廠商都要向高通繳納專利授權使用費。

另一方面,高通用專利帶來的巨大收入來扶持自家的芯片項目。在公司成立第 7 年的 1992 年,高通正式開始了自己的芯片業(yè)務。并且在專利收入的扶持下,使芯片業(yè)務也發(fā)展壯大了起來。

這其中的商業(yè)邏輯十分簡單,就是專利換占有率。高通用專利授權利潤來進行芯片的研發(fā),并將芯片賣給手機廠家。反正手機廠家無論如何都要為高通繳納專利使用費,使用高通的芯片就可以在專利使用費上打折。

看起來像是一場用買芯片授權打折的促銷,實際上對于手機廠商而言,這樣的商業(yè)模式就像是吸毒,想要避免專利糾紛,用高通芯片是最省事的選擇,本就必須要交的專利授權費也能打折。但一旦對高通芯片產生了依賴,想要再更換那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占有了足夠多的市場份額,無論是芯片還是專利費用,高通都可以賺得盆滿缽滿。

保護傘下的黑盒,還能持續(xù)多久?

手機廠商愿意與高通合作,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對于手機廠商來說,高通不僅僅是專利提供方,還是一個巨大的專利保護傘。

在與高通簽署專利授權協議的同時,高通一般還會要求手機廠商與其簽署一個反授權協議。說的簡單些,也就是手機廠商,把自己申請的專利,反向授權給高通,并且放棄對其他與高通簽署同樣協議的手機廠商的起訴權。舉個例子,如果其中一家廠商侵犯了另外一家手機廠商的專利,只要這兩家手機廠商都與高通簽署了反授權協議。這兩家手機廠商之間,就不會產生相關的專利訴訟。

這對于手機廠商來說,是一個省事且離不開的保護傘,畢竟如今手機市場趨同化如此之強,各家手機廠商都會申請在相應領域繁雜的專利保護。一旦不慎侵權,會給自己惹來不少麻煩。但進入高通的專利保護傘,就相當于進了一個手機專利保護聯盟,在專利授權的問題上,自己就不會遇到太多麻煩。

然而進入保護傘的代價著實不低。即使蘋果對高通進行起訴,并且高喊高通收了太多錢,也沒有公布高通與蘋果的具體專利授權費用。那就是因為,高通對手機廠商的專利授權費,就像是一個黑盒,不對外公開,不同手機廠商獲得的定價是不一樣的。

定價黑盒使手機廠商在與高通合作時的信息不對稱,在自己無力避開專利問題的情況下,議價能力就比較弱。

那么,保護傘下面的黑盒還能堅持多久?其實在 4G 時代,高通的專利優(yōu)勢已經沒有 3G 時代那么強,所以高通會使用更強硬的商業(yè)方式來確保自己的收入,通常會使用“專利綁定芯片”以及“按照整機價格比例收取專利費”的方式。但這樣的模式,已經引起了各國政府對高通的不滿以及反壟斷調查。

2014 年中國發(fā)改委對高通進行反壟斷調查后,要求高通支付 9.75 億美元罰金后對中國廠商的授權費用從原有的“按整機價格比例收費”調整為“按照整機價格 65% 的比例收費”。2016 年韓國公平交易委員會對高通罰款 1 萬億韓元,2017 年 1 月美國公平交易協會也開始了對高通的起訴,2017 年 1 月 26 日,蘋果又在中國對高通發(fā)起起訴。高通的商業(yè)模式,可謂是四面楚歌。

不過從現在 4G 通訊技術來看,高通的專利優(yōu)勢仍將持續(xù),政府的反壟斷機制可能也不能對高通的行業(yè)主導趨勢起大的影響。留給通訊行業(yè)的機會,恐怕就是幾年之后的 5G 商用,畢竟從 3G 到 4G 時代,高通CDMA 積累的優(yōu)勢已經有所稀釋,到 5G 時代,壟斷的地位進一步淡化,屆時高通的專利收入也將進一步減少,此前芯片市場占領的市場份額,就會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7-02-13
是怎樣的商業(yè)模式,讓你每買一部 iPhone,高通就坐收 40 美元?
從高通在其他方面的收費標準來看,蘋果每打造一部iPhone又或者是數據版iPad時,都需要交上40美元左右的專利授權費。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