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什么內容運營,不都是垃圾內容運營嗎?

互聯(lián)網(wǎng)商業(yè)模式的建立,多基于內容,國內如此國外也如此。做門戶提供內容給用戶看的同時賣賣廣告;做搜索的把內容索引排序后方便用戶尋找,同時也要賣賣廣告;做游戲的把屬于文化范疇的故事互動化提供給用戶娛樂,順便賣賣道具和皮膚;做社交的讓用戶自己生產(chǎn)內容進行相互消費,然后在你消費的同時賣賣廣告、賣賣商品、賣賣自家的游戲,盈利模式還挺多的。

做電商的好像與內容無關,其實關系也很大,除了購買意圖明確的柴米油鹽服裝電器,電商還想讓你在沒有消費意愿的情況下購買更多,這個怎么破?一篇類似“淘寶上那些值得買的零食”的文章,一段女主人公穿著某款最新時裝與男主同陷愛河的視頻,一張明星舉著產(chǎn)品對未來做膜拜狀的圖片,都有可能通過內容激起你對不必要商品的購買欲望。這就跟商場門口舉辦二人轉表演,插科打諢聚人氣后提升商場營業(yè)額是一樣一樣的。

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這20多年,看上去是每天點擊多少億,信息流每年加速多少,信息獲取方式越來越先進,那些只是禁不起推敲的數(shù)據(jù),其實內容仍是匱乏的。過往的論壇里倒確實有過一些好內容,互聯(lián)網(wǎng)剛起步嘛,狂熱而執(zhí)著者仍是居多的,不過在人們想清楚一些道理之后,內容就開始越來越匱乏了,那些到處飄散傳播的信息大多是復制粘貼的成果,都是垃圾且越來越垃圾直到登峰造極。段子手倒是有些創(chuàng)造力,不過總是憋著壞給人往二股道上引,例如“這么喝水等于自殺”,“吃了這個東西一輩子不得癌癥”等等,文筆流暢優(yōu)美,結構合理并注重抑揚頓挫,但終歸還是垃圾。

用戶的大多數(shù)對好內容沒什么偏好,反倒是對謠言、段子和那些起了個爆款名字但內里很垃圾的東西有著天然的接受度。做互聯(lián)網(wǎng)的人呢,倒也愿意投其所好,給你愿意看的東西我才能賺錢,你不愛看的東西非塞給你,我可怎么賣廣告?在傳統(tǒng)時代內容的作用是引領,到了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就成了迎合,再加上手段超凡的內容提供者會對一些扭曲的東西加以放大,才能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這樣一來買的和賣的在消費垃圾內容方面就達成了天然的共識和同盟,就像茅坑和蒼蠅結成的聯(lián)盟一樣,牢不可破,不容置疑。

也不能說就沒有好內容,也不能說沒有人在做好內容,只是你好內容沒有市場,做好內容的人頻頻受傷,時間久了也就沒人去當這個堂吉訶德了,不如復制粘貼編段子造謠來得容易。當然了,手里有錢的除外,騰訊有個專欄叫《大家》運營多年,投的錢那可叫不計其數(shù)啊,內容那是寫得真不錯啊,但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除了能讓這家公司逼格提升一些外,沒什么商業(yè)價值可以顯現(xiàn)出來。涉及文化藝術社會哲學等領域的文章一天五篇更新,那點擊量加起來估計還不如一篇“這家公司剛剛向世界宣布,自己將成為全球第五大經(jīng)濟體”來得更多一些。

歷史上沒有哪個階段,會有內容的買方和賣方在消費垃圾這方面結成如此牢固的共謀結構。時間久了,有心想消費點好內容的用戶,也養(yǎng)成了看帖子不超3到5秒的習慣,因為看的垃圾太多了,給這點時間都嫌多;而那些原本希望聚集和提供一些好內容的平臺更是如此,與其在好內容這個圈子里打轉轉,不如想法好好多弄些點擊量然后賣東西賣廣告賺錢,至于怎么才能多來點擊量,那辦法可太多了,但沒有一種辦法跟好內容有關。

雖然大家都崇拜喬布斯,但卻沒有一家公司有膽量像喬布斯一樣粗暴地對用戶說,“我讓你這么用才是對你最好的”。這相當奇怪,不過似乎是大家都還過得去鬧的。社會責任就別提了,那是給老大上演講臺當眾說出來的東西,跟你手上做的事情毫無關系。一直都覺得,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做的事情摧殘了文化和思想,哪怕只是給這股風當了幫兇,也是罪不可赦的,即便你創(chuàng)造了多少就業(yè),多少GDP,也不能抵消你罪惡之萬一。不過好在,大家都在做的壞事,也就沒人會多關注你了,所以大可以光明正大理直氣壯去做,還能做出理論,做出體系。

垃圾內容能帶來流量,于是好多平臺就推出了所謂的“扶持和補貼”計劃,你幾十個億我?guī)装賰|的好不熱鬧。名義上說是為了吸引好內容,但其實吸引來的是什么只有他們自己心里清楚。在畸形的流量吸引機制下,做號蔚然成風,小青年白天上著班晚上回來把別人的東西切切剪剪傳上去,第二天賬戶里就收錢,比上班收入還多,何樂而不為。平臺投出去的補貼換回了實實在在的流量,倒是也不虧,天文的補貼數(shù)字公布出去還能顯示自己財大氣粗。

弄到最后引起關注,引發(fā)社會輿論了,那就再打擊唄,就跟大清跟義和團的關系差不多,招撫義和團來對付洋人,兜不住了再把義和團推出去承擔后果,先撫后剿,哪個大公司沒做過這事兒請受我一拜。很奇怪的是,打擊抄襲的平臺方和被封號的人各自都有道理,都有委屈。被封的說我注冊一千多個號養(yǎng)了十幾人,一下子讓我回到解放前啊,從沒想過做賬號也有財務風險啊。其實不必奇怪被封號的會有如此委屈,他們也就做個生意而已,沒那么多關于抄襲啊,好內容啊,垃圾內容啊這些基本的概念,一個壞事大家都在做,也就成正常的了,做正常的事情受打擊,他怎么能不抱屈。

所以說,垃圾內容運營這個事情,其實是沒得破的??靹e提內容運營了,不就是流量運營嗎非要給自己起個那么高大上的名字,內容跟運營放在一塊形成一個詞組說出去你們不覺得羞愧嗎? 內容是精神消費品,是思想的落地形式,是文雅、高尚、發(fā)人深省,引人深思的,你弄些刺激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垃圾出來也起個名字叫內容,還美其名曰內容運營。因為你們只會制造垃圾內容,還不具備提供真正內容的能力,因此不給這些互聯(lián)網(wǎng)的所謂媒體頒發(fā)資質是對的,不給所謂的記者頒發(fā)記者證也是對的,這是必要的管制手段,就跟你考不及格不讓畢業(yè)也是一樣一樣的。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wǎng)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chǎn)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7-06-27
哪里有什么內容運營,不都是垃圾內容運營嗎?
互聯(lián)網(wǎng)商業(yè)模式的建立,多基于內容,國內如此國外也如此。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