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調皮電商 木芯
上周五,阿里公布了2020年財年財報,盡管在公共傳播上憑GMV破1萬億美元的數(shù)字吸引了一波眼球,卻沒能蓋住專業(yè)人士對阿里這次財報失望的聲音,有人甚至評論,“這可能是阿里上市以來最差的一次?!?/p>
從表面的數(shù)據看,阿里在疫情的大背景下,已經做得相當不錯。
2020財年(2019年4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阿里實現(xiàn)營收5097億元,剛好完成5000億的營收指引;GAAP經營利潤71億,只比市場預期的75億少4億。
這樣的一份財報,為什么會被專業(yè)人士評為史上最差?
原因其實很簡單。
阿里現(xiàn)在花活確實越來越多了,花活能貢獻很好看的營收增長、用戶增長,但阿里最核心的電商業(yè)務,也就是淘寶和天貓,才是驅動整個商業(yè)帝國的引擎。
專業(yè)投資者對阿里的評價,就像買車人對一輛車的評價。
只有發(fā)動機沒問題,在此前提上談改裝車內飾才有意義(用戶愿意花更多的錢買附加價值);反之,發(fā)動機出問題了,車都要跑不動了,你跟買主說高級內飾彰顯您的品位,改善駕駛體驗那不是扯淡嗎?
那么,專業(yè)人士到底看出阿里的核心業(yè)務出了什么問題?
淘寶GMV首次跌破十位數(shù),天貓意外止跌
馬云2016年曾宣稱阿里以后不再公布GMV,但對淘寶天貓這樣的第三方平臺來說,GMV太重要了,它直接反映平臺的商業(yè)價值。
畢竟,阿里的營收和利潤持續(xù)增長,不一定代表平臺的買賣活躍、生態(tài)健康,也可能是她找到了更多“收割”商家的辦法。尤其在京東、拼多多的左右夾擊下,商家有更多選擇,阿里不再是電商圈的孤獨求敗,淘寶天貓的GMV實際一直在財報中公布。
去年5月,阿里發(fā)布2019年財報時,業(yè)內就已經被淘寶天貓GMV的增幅放緩跌破眼鏡。當時兩個平臺GMV的增幅相比上年都大幅放緩。淘寶是從22%放緩至16%,天貓更明顯,從35%放緩至22%。
去年調皮電商在官網看阿里財報,還能找到天貓?zhí)詫毜腉MV數(shù)據
但是今年,同樣是在官網公布的財報細節(jié)中,我們卻沒有找到淘寶天貓的GMV數(shù)據,于是我們去找外圍報道,也沒有一篇提到過。最后,我們終于在國金證券研究所的報告中,找到了這一數(shù)據。結果更加出人意料。
去年在分析阿里財報時,調皮君自己也在手機里留了個預測,我們預測今年淘寶GMV增速可能會進一步降到5%-8%,天貓GMV增速會進一步降到12%-15%。
沒想到的是,我們只猜對了一半。
根據國金證券研究所的這份報告,2020財年,淘寶GMV3.39萬億元,同比增幅果然跌破了十位數(shù),只有9%。令人意外的是,與此同時,天貓的GMV卻穩(wěn)住了,與去年23%的增幅持平。
這與去年天貓著力打造供給側上的多元化有關,尤其是加快擴充品牌商品和進口商品。以美妝板塊為例,2019年3月,天貓相關事業(yè)部負責人提出要在年內扶持1000個美妝品牌在天貓開店,批量孵化超過50個年銷售過億元的單品,并稱“三年內,再造一個天貓美妝”。
另外,疫情還讓一大批線下店涌入線上。據媒體報道,2月以來,宜家、特斯拉、寬窄巷子(成都網紅街)、奶茶三巨頭(喜茶,奈雪,樂樂茶)紛紛入駐天貓,這些品牌都給天貓帶來了新的用戶和訂單。
GMV的兩大驅動力,一是商家,二是用戶。
在用戶增長上,阿里卻遠落后于對手拼多多和京東。今年一季度,拼多多凈增活躍用戶4290萬,京東也新增2500萬,創(chuàng)下其淡季用戶增長新高。按這個趨勢下去,拼多多用戶反超阿里只是時間問題。
盈利能力受到質疑
上面說過,GMV反映的是平臺的商業(yè)價值,是全體商家在阿里生態(tài)里有多大市場,跟阿里公司本身的盈利能力還有區(qū)別。
如果阿里對業(yè)務的把控夠強,即使GMV增速放緩,通過精細化運營,阿里本身的營收利潤可能依然有大幅增長。
但從2020的財報看,受電商業(yè)務市場競爭加劇,以及開拓新業(yè)務的拖累,阿里本身的盈利能力也受到了市場的質疑。
上周五,阿里發(fā)布財報后,阿里董事局主席兼CEO張勇、CFO武衛(wèi)等高管出席了電話會議,并回答美股分析師的提問。一共9位提問,有3位直接對阿里的盈利能力提出質疑和不滿,其他6位也都在圍繞阿里如何更有效獲取用戶、刺激消費等表達擔憂。這在阿里以往的財報電話會議中是從沒有過的。
國金證券研究所根據阿里營收與平臺GMV的關系(貨幣化率)做了一張圖,該圖顯示,天貓傭金與平臺GMV的比率一直在奇怪的震蕩徘徊,與阿里整體營收與平臺GMV的關系并不同步。
國金證券研究所給出的解釋是,因為“天貓超市在由傭金收入向直營收入的結構性轉變中,直營收入計入了中國零售商業(yè)下的其他收入,以及更多在商家激勵計劃下的商家因成功達到年度GMV目標而享有優(yōu)惠傭金率?!?/p>
這種解釋雖然有點道理,但也可以看出這些年在GMV高歌猛進的背后,真實成交的曖昧不明。
這幾年,隨著新業(yè)務的鋪開,阿里的收入來源也在快速多樣化。阿里CFO武衛(wèi)在財報電話會議上回顧,如果往前推三年的話,CMR和Commission占到阿里總收入的比例是七成以上,而現(xiàn)在的財報是百分之四十幾。而且,現(xiàn)在的CMR和Commission也是多引擎。過去三年搜索和P4P占整個CMR的九成以上,基本都是直通車?,F(xiàn)在看占比的話只是七成多。
這番話顯然是為了證明阿里有很多新的收入增長點。但隨著核心、高利潤業(yè)務的稀釋,阿里整體的盈利能力也在肉眼可見的下降,盒馬菜鳥等明星業(yè)務雖然虧損有所收窄,但成熟盈利還遠未到時候,阿里進入了一個青黃不接的階段。
加上電商行業(yè)競爭還在加劇,拼多多的下沉市場,京東的精品電商,抖音快手的直播電商,阿里還要在電商板塊打響保衛(wèi)戰(zhàn),今年恐怕更加吃力。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